原创推理小说
说说下请勿回复
查看:
791
|
回复:
2
[原创短篇]
说说下请勿回复
简洁模式
135373
发表于 2021-2-24 10:42:34
|
2021-10-29 09:57编辑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小说
本文为偏日常向推理。本人大学生,文笔不好,还望诸位海涵。如有批评指正,定虚心接受。之前发布的一篇拿去投稿了,所以直接将原贴换成了另一篇练笔之作,如有造成不便之处,深感抱歉。
Part1 于开始时必须说明的原委
苏州的五月,着实让人难猜。犹记得几天前还是将近二十五度的气温,让人以为酷暑将至。谁料今天一早起床,便听见窗外寒风大作,发出穿透耳膜的呜呜鸣叫。
刚从被子里伸出手臂,就立马感觉到了一阵不同于前些日子的寒凉。不过,一想到今天跟人有约在先,我也没了继续窝在被子里的打算。
——干脆借着寒意清醒一下好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一鼓作气掀掉了身上的被子,然后匆匆套上了昨晚放在床边的衣服。由于动作实在太急,我竟一不小心扣错了衬衫上的一枚纽扣,只得解掉重来。待我穿戴整齐以后,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也像是算准了时机一般,响起了熟悉的闹钟铃声。
——啊,看来起得有点早了呢。
我瞥见舍友还在床上熟睡,为了不打扰他的好梦,我赶忙抓起了手机,手指娴熟地在屏幕上一划,那扰人的铃声便就此消停。屏幕上方显示的时间恰好是八点二十,距离预定好的时间还有四十分钟。
窗外的风呼啸而过,引得宿舍前的树枝随之摇摆不定。树叶摩擦,沙沙沙的喧嚣声传入耳畔。心里不禁升起一阵烦扰之情。我轻轻叹了一口气,特地又从衣柜里取出了一件薄外套套在了衬衣外面。随后,我做了一下简单的洗漱,顺手拎起放在椅子上的书包就走出了宿舍。
实不相瞒,今天是周六。难得我最近没有什么需要处理的事情,要写作业也全都在之前就完成了。本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补个觉,结果却被突如其来的一通邀约给搅黄了。
约我的那个人是一个认识的女生。更准确点来讲,是我的一个从初中就认识的同学。按照她的说法,她打算趁着这个周末来苏州玩两天,而她所认识的在苏州读大学的同学又恰好只有我一个,所以十分理所当然地找到了我,希望我当一回“导游”。虽然跟她相识已久,但我并不记得我跟她有什么深入的交流。不过她委托时的态度实在恳切,而且碍于情面,我实在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下来。
刚踏出宿舍门,就迎面吹来一阵大风。其间夹杂的些许寒意直往我脖颈里面钻,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回到了早春时节。额前的刘海被风吹起,几缕细长的发丝在我眼前飘荡。说实话,在这般猛烈的风中,想睁开眼睛都有些困难。
——这个天气真是难以捉摸。
我有些费力地顶着寒风,不紧不慢地晃到了校门口处。我们约定好见面的地点在某个新开的美术博物馆门口。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她在高中时就对艺术作品很感兴趣。
从我就读的学校门口先坐公交,再在第五站的时候下车,步行几百米就到了。全程加上等公交的时间,三十分钟也绰绰有余了。而她因为是做火车来这里的,所以大概会乘那边的地铁吧。她说她会乘坐火车来这里,到站的时间预计是在八点半。我俩约定九点钟的时候在博物馆门口碰头。
而正当我一边在盘算着见面后怎么跟对方打招呼,一边往公交站台的方向走过去的时候,身后却忽然传来一声轻快的叫唤声。
“哟!学弟!”
转头望去,身后一道穿着淡黄色风衣,留着长发的倩影正朝我走来。
“啊,学姐好。”待看清了来者以后,我习惯性地冲着她——也就是,我认识的某位学姐——打了声招呼。
她与我是一个系的,之前做过我们班的班助,所以才会与我相识。但硬要说的话,也不过是在路上见面后会互相打个招呼的关系罢了。
“怎么?你今天也要出去玩吗?”
学姐快步走到我的身边,表情悠然地拍了一下我的后背,俨然一副与我交往甚久的模样。
“嗯,也不是。”我如是回应道,并把之前那位高中女同学的委托一五一十地全都说了出来。本来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而且我与那女生的交情也不深。但,学姐听完后,还是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仿佛在说“没事,我懂~”一般。
——看来还是误会了啊。
不过我也无意澄清什么,反正就我了解,学姐也不是什么八卦的人,无须担心她会随便乱说这种事情。
“那么,你那个同学是已经到苏州了吗?”
“不知道。”我老实地摇了摇头,“我们是约好了,如果到了地点发现对方不在的话,再给对方发消息。如果她先到那边的话,我手机上应该会有她发来的消息。反过来,如果我去了那里并没有找到她的话,那就由我这边发消息问她。”
“诶?你们约好的地点是在哪里?”
我报出了那个博物馆的名字。学姐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啊,那个地方我去过哦。离火车站还挺近的。从那边坐几站地铁,然后走大概十分钟多一点就到了。”
“这样啊。”
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这样走到了公交站台前。本就不大的站台上此刻除了我和学姐以外没有一个人在,再加上被风吹来的几片落叶,竟从中升起了一种凄凉感。如果放之于小说的环境之下,不在这里发生些什么爱恨情仇或者街头偶遇一类的事件,简直说不过去。只可惜,我们这是现实,想这些也没什么用。
我稍微把身上的衣服裹得紧了些,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而学姐则像是故意为难一般,坐到了我的身旁。
“唔,学姐……”
“嗯?怎么啦,学弟?”她满面笑容,看不出一丝城府。
“……呃,没、没事了。”
我别过了脸,终究还是没能把心里想的话说出口,只能仍由我心底泛起一阵又一阵名为尴尬的情绪。真不是我夸大其词,要我当“导游”还好,但真让我跟异性之间找话题的话,我能不立在原地不知所措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离我要搭乘的公交来貌似还有一段时间。为了转移注意力,我从口袋里拿出了手机,默默地点开了QQ。
本想随便找个列表里的好友聊聊天,但是一时间我也不知道该找谁。虽然考虑过询问一下那个女生现在到哪里了,不过最终我还是觉得没必要。反正先到后到都一样,等我下公交再问也不迟。要是反过来引起对方的误会,那可就不好了。
想来想去,我决定点开空间,看一下我那些列表里的好友都在干些什么。然而……
最先跳出的一条说说,却正好是那个女生的。我微微怔楞了一下,疑惑地眨了眨眼睛,然后仔细盯着屏幕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过去。
那条说说的文字内容是这样的——
【经过582米的“长途跋涉”,终于博物馆门口了\^O^/ 。】
下面还放了一张照片,上面有一位带着眼镜的女生双手比出V字样站在了镜头前面,身后是我们之前约定好的博物馆大门。照片远处还能看见马路和几辆经过的出租车。
——诶?她已经到了吗?可为什么没有按照约定回复我呢?
我下意识地点开了她底下的回复。
一个我不认识的人问道:“你是一个人去的吗?好厉害啊!”而她的回复很简单,就两个字:“是啊。”
这条说说发布的时间是1个小时前,左下角显示的设备来源是小米10X,与我聊天时所看到的她用的手机设备一样。
我不禁感到一阵困惑,心里满是不解。我们不是约好了谁先到的话就给对方发消息吗?而且这个说说的发布时间比我们约定好的时间早了不止一星两点,如果是换时间了的话,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我呢?就在我赶忙想要给她发消息求证的时候,耳旁却又一次传来了学姐的声音——
“学弟,这就是跟你约好的那个同学吗?”
她的视线不知何时落在了我的手机屏幕上。
“诶,啊……”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得呆呆地点头说是。然而,学姐的下一句话,让我如坠冰窟。
“那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啊?”
Part2 于行进中逐步构建的逻辑
“首先让我感到疑惑的是582米这个数字。”学姐似乎并不打算解释为什么她会看到我手机上的说说内容,而是自顾自地开始了叙述,“这里有两个疑点。第一,为什么要用【长途跋涉】来形容这个数字呢?582米的路程明显不远吧?”
“这没什么问题吧?”我歪过了头,“她不是在后面加了双引号吗?应该只是想在抖个机灵吧?”
“那么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的话,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她这582米走得很辛苦,所以才会用长途跋涉这个词?”
“诶?”
“没人会无缘无故想要抖这样的机灵吧?而且从这句话来看,她应该是想表达自己到博物馆的不容易吧?”
“唔……嗯。”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能让她觉得这582米的路程特别难走呢?这点我们权且放一下,来看第二个疑点。为什么她能准确地说出自己走过了582米的路程呢?”
“因、因为……”我绞尽脑汁地在脑海里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她开了导航对吗?”
“是的。现代人能知道如此具体的路程数的主要方式,就是导航。而你刚才告诉我,她是从火车站下车的,所以我们先假设她导航的出发点就是苏州火车站。然而这样就会与我们的某个已知条件发生矛盾。”
“什、什么条件?”
“不会吧,学弟?你这就忘了吗?”学姐坐在一旁扶额叹息道,“我才说过吧?从火车站到那个博物馆,要先乘几站地铁,再步行十分钟左右。你觉得这样下来的总路程会只有582米吗?”
“啊!”我惊愕地呢喃了一声。
确实如此,582米的步行顶多5分钟左右,换做是地铁的话可能时间更短一些。与学姐先前所说的距离相差甚远。
但是……
“学姐,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吧?”
“为什么呢?”
“因为有可能是她搞错了啊。因为我们开导航以后,一般都会自动推给我们多种途径,不是吗?其中不就有先坐公交后步行,或者步行到地铁站台再上地铁这样的情况。那么这个582米很有可能是总路程中,她从某处到达博物馆的距离。而当她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由于过于开心,便一时糊涂,将这小段路程误认为了总路程。”
“不可能。582米的步行花不了多少时间,她总不见得转头就忘了自己之前经过的路程吧?”学姐双手环抱,否决了我的猜想。
而我却突然感觉到有哪里不对。
“学姐,请等一下,为什么你能确定她是步行呢?”
“这是个很简单的思路。” 学姐眯起了眼睛,神情有些严肃,“话说,学弟,你有她微信吗?”
风从站台后面卷起几片落叶,抛到了我们面前。我木讷地摇了摇头,喉咙有些干涩:“没有,我一般习惯用QQ。”
学姐蹙起了眉头,说了句“好吧”。
我这才意识到,如果有微信的话,就可以查看好友的微信步数。这样一来,就能确认她是否是步行。然而,因为我没有她的微信,所以这条路自然也就被封死了。
思及至此,我不觉垂下了头,有种做错了事情的感觉。学姐则像是看出了我的狼狈,又一次开口道:“没关系,这不过是一条证明的途径罢了。想要间接说明还是可以的。”
她竖起一根手指,在我面前晃了晃:“你刚刚也说了,为什么这孩子会把其中的一段路程当成总路程发出来呢?最大的可能性不就是她恰好在那个所谓的【某处】换了一种交通方式吗?比如步行换地铁、或者从公交车上下来什么的。随后照着这个思路,打车这个途径就被我们排除了。因为她可以直接到那里,无须中途更换交通方式。”
“但是,这样的话,公交、地铁、步行我们没有办法排除啊。”
“可以。”学姐笃定地说道,“关键在于那家博物馆是新开的。如果是像苏州吴文化博物馆那样的知名景点。门口多少都会设有公交站台。而火车站那边都会有公交车站不是吗?最多也不过是在路上转线。反过来讲,这个美术博物馆是新开的,那么就不会有专门抵达的公交线路。这是常识。至于坐地铁这个可能,我之前也跟你讲过了,同样没有直接抵达那里的线路。换言之,只要她选择公交或者地铁,都没有办法直接通往目的地。导航最后给她的建议,一定是在某处将交通方式改为步行。”
我被学姐脱口而出的话语吓到了,一时间不知作何言语。仅仅是“582米”这个数字,竟然能在她的脑海里构架出这样严密的逻辑链条。
“也正因如此,你刚才所说的那个推论是错误的。”
“为、为什么?”
如果仅仅是因为她一时糊涂搞错了路程的这个可能性太小,并不能将我说服。
“还不明白吗?按照我们从开始到现在的推理,不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无论她采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在导航上显示的总路程一定是大于582米的。也就是说,即便她搞错了总路程,导航也不会搞错!在结束导航的时候,她一定会被提醒到,自己所经过的总路程不止582米。所以从这点出发,就只剩下一个推论了不是吗?”
空旷的公交站台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我要搭乘的那辆公交车像是失踪了一般迟迟没有到来。不知为何,我感觉心中有些紧张,额前似乎有汗珠滚落。
“那个推论就是,她确实只有走了582米就到了那个地方。啊,当然,【走】这个字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我这次没法确定她的交通方式了。不过,如果只有582米的话,步行连十分钟不到,所以还是走路过去的这个可能性更大一点吧。”
学姐自言自语般地点了点头。但我却还是没能想通她话的含义。
“那她是从哪里过去的呢?”
“想不到吗?”学姐歪过头,鲜红的嘴唇颤动了几番,吐出了这样一句话,“从酒店里啊。”
Part3 于视野里隐约显露的恶意
什……这个……
我的大脑已经彻底跟不上学姐的思路了。打个比方来讲,就是本人正式陷入了宕机的状态,可能要找个机会去修理一下CPU了。
然而,学姐可并不会顾虑我那弱到可以说是愧对天地的理解能力,伸出手按了一下我的手机屏幕。原本行将黑屏的屏幕再度亮起,而我那位女同学的说说也顺势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学姐指了指她的那张照片,说道:“你难道没有发现有哪里不对劲吗?”
“哪、哪里?”
我感觉自己在学姐面前如同一介小丑一般,没有丝毫的招架之力。
“就是行李。你那个同学不是说要来这里玩上一两天吗?如果她是从火车站下来,然后立刻赶去博物馆的话,为什么在照片里看不到她随身携带的行李呢?”
“唔!”我一时语塞,但很快,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其他的可能性,“有没有可能这是她的自拍?”
学姐挑了挑眉毛,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你想啊,学姐。”我伸出双手在空中比划着,“行李箱上不是有拉杆的吗?假如我把手机架好了搭在上面,设定一个计时拍摄不就行了吗?”
“不可能。”学姐又一次无情地击穿了我的推理,“那样的话,手机会与拉杆之间形成一个角度的吧?拍照的时候,角度的不同可是会导致摄入相机的画面发生变化的。如此一来,这个照片之中就有一个没法解释的问题了。”
她用自己修得无比整洁的指甲轻轻敲了敲照片上的某处:“既然相机整体的拍摄角度都向上偏了一小截,那怎么可能会拍到远处的马路还有车子呢?所以,这个照片一定是平拍的。也就是说,你的推论并不成立。”
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多说任何一句话了。在我面前,学姐用细密的推理与语言编织出了一张巨大的网,将我死死套在其中。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了起来。明明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才过去不到几分钟,我却觉得自己已经在这里坐了整整一个小时!恍惚之间,我感觉我自己所等候的公交车似乎永远不会到来了。
“所以,我之前所说的,行李箱消失的问题就指向了唯一的那个解答,就是她事先放在了某处。而那个地方,除了酒店也没有其他可能了吧?”
“不、不对……”我奋力地甩了甩头,总算像是摆脱了什么一样,“她可以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带行李。比如……啊,对了。比如她在苏州有亲戚朋友什么的,可以借住在那里。”
“如果真的有的话,又何必找你来当导游呢?”
学姐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这句话。我张了张嘴,脑海里空白一片,不知该作何辩驳,只得呆然地听着她那仿佛从远处传来的声音:
“那么,我们已经排除了这张照片是她自拍的情况了。毕竟她的两只手都在镜头内,且身边并没有行李箱。而在这之前她已经去过一趟酒店了,并且她入住的酒店离这个博物馆的距离是582米。仅剩的结论同样只有一个,这张照片是别人帮她拍的。
照着这个思路我们继续推理,有可能是路人吗?如果我们请别人帮忙拍照都会直接把手机交给对方,拍完以后还给自己。当然,这个【一般】也可以说成是肯定。我想,没什么人会让陌生人用自己的手机拍照,再加个好友传给她吧?同时也正因如此,我们还能继续往前推理一步,这个陌生人拍照的推理是错误的。”
“这、这又是怎么证明的?”
“还是因为你啊。”
“因为……我?”
“她不是与你约好了要在博物馆门口见面的吗?真要拍照的话,为什么不等你来呢?明明让熟悉的人来拍照会比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来要好多了不是吗?那么为什么她非要找个陌生人来帮她拍照呢?”
学姐缓缓地凑近给我,距离之近,以至于让我感觉到了她那温热的鼻息——当然,那只是我的错觉而已。
“由此引申出来的问题不止一个。比如,你不是和她约好了要一起见面的吗?那么她为什么不按照你们先前的约定给你发消息呢?从这条说说发出来的时间来看,她比约定好的时间要提早了整整一个小时吧?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假设,她是想要隐瞒向你什么。因而问题就变成了,她到底想要隐瞒什么呢?”
隐瞒……什么?
我感觉到自己的手在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好似在为即将知晓的某件事情而感到畏惧。
“按照我的推理来看,这个隐瞒的事实恐怕是真实的人数。”
“人……数?”
“对的。从刚才的推论来看,她的身边不就应该还有一个可以帮她拍照的熟人吗?排除了陌生人这个解释以后,就只剩下这个结论了。”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那个驳论里面有一点说对了。她确实有除了我以外认识的人,但不是在我这边,而是在她那边!
不合时宜的风再次卷起一阵枝叶拍打的声浪,然而学姐的声音却依然清晰可闻。“但是这么一想,这条说说本身和底下那两条回复就显得格外突兀了。明明身边有一个同行者,为什么没有提到【我们】;而且照片里面只有她一个人的身影,如果是熟人的话,应该站在一起,或者互相给对方拍张照才对;底下的回复也是同理。发这条说说的人为什么要制造出只有她一个人的情况呢?”
“等一下,学姐,这里有问题……”
——不,学姐的推论没有任何漏洞。我本来已经知道这点的,她的意思是在说……
“就算她想要隐瞒也不可能。因为她发的这条说说被我看见了啊!真要隐瞒的话,应该放自拍照才对。不然,怎么样我都能意识到她对我说谎了这个事实吧?”
“对。”学姐轻轻叹了一口气,神情前所未有地凝重,“所以,我刚才才变换了一下主语,没注意到吗?”
“啊……”
身旁缠绕着的冷风不知何时已经停了。马路上驶过的汽车也逐渐增多了。冰冷的喇叭声还有呼啸而过的疾驰声交杂在一处,喧嚣不已。
于是,在我的眼前,学姐默默地开口说道:“只要看了回复,谁都会以为她这张照片是请过往的路人拍的吧?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有可能意识到这背后的真相——其中一个是你,还有一个就是她本人。换言之,就算她想隐瞒,也应该屏蔽你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发说说的这个人并不知道你有可能解开真相;进一步往下推理,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发这条说说的人根本不是与你约好的那位女同学,而是与她同行的那个人呢?”
Part4 于句末处越发崩坏的现实
“最后的问题在于这里。”学姐手指指着那条文字的末尾处——也就是那个颜表情的地方。
“这个表情,有哪里不对劲吗?”
“倒不是这个颜表情有问题,而是为什么要在这之后加个标点?”
我这才把视线投到跟在那个表情后面的句号上。是啊,为什么要加个标点呢?
“这里可以有几种解释。一种,这是她的习惯,喜欢在颜表情后加标点。可是这样的话有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什、什么问题?”
“语境问题。”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学姐又补充了一句,“我知道这个论点相较之前的推理而言有些弱,但是这里能当做主要线索的只有这一句话,我必须把能考虑的地方都算进去。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思路,最适合这句话的标点难道不应该是感叹号吗?为什么要用句号呢?”
听了她的解释,我不知为何想起了之前读过的几篇一句话推理的短篇小说。确实是有这样的思路。
“而且,这个可能性也不用完全依靠推理,只要看一下她之前发过的说说即可确认她是否有这样的习惯。”
学姐的眼睛死死地锁在了我的身上,问道:“她有这样的习惯吗?”
“没、没有……”我回忆起先前看过的她的说说,但凡有颜表情的地方,都没有加标点。
“所以第一个解释的可能性其实不大。另一个解释,这是她按错了,本来就没打算加标点。”
“啊,这个我深有体会。”
每次在跟别人用手机聊天的时候,我都时不时会按错键。明明是想按下回车键发送消息,结果一不小心按到旁边的句号符或者中英文转换的按钮。
“但是这也不太可能。因为说说发布的按键不是手机键盘上的回车键,而是在屏幕右上角,并不会按错。退一步来讲,就算按错了,不也可以修改吗?这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吧?”
“也、也就是说……”
——不,不必再说下去了。我全都懂了,最后的真相是……
“嗯,我也是知道刚刚才算完成这一整个逻辑链。”学姐的声音也像是结了一层寒霜,“虽然可以以【发现但是懒得改了】这个思路来解释。但如果结合之前所有的推理的话,最后的结论应该是,对于这条说说后,她完全没有继续编辑的能力;或者直白点,发这条说说的人根本不是她——这个假设就此被证实了。”
然而,无论是以上何种解释,最后通向的结论都是同一个——
她,很可能已经遭遇不测了。
Part5 于尾声前悄然来临的真相
接下来我说的,是学姐最后的一些补充推理。
据她所言,这些推理不过是她根据自己的推论脑补出来的。不知道算不算上是【真相】,但仅是作为解释的话,已经够了。
凶手或许不是与从一开始就她同行,但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少是熟人以上。大概率是一个跟她就读于同一所大学的男生,但那个人并不知道我与她之间的关系。恐怕那个女生出于某种原因,向身边的人隐瞒了我的存在。
那条说说是他用她的手机发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伪造她当时还活着并且去了博物馆参观的情况。照片很可能不是今天拍的,而是昨天就拍好的。换言之,那个女生并不是今早到的,而是昨晚就来了。所以今早凶手才会在说说里写下582米这个准确路程,以便让知道的人以为她是从原本预定的酒店出发的。之所以加上“长途跋涉”的说法,可能是想模仿那个女生的说说风格,也可能时无意间的真实心理——因为这对他而言,确实是“长途跋涉”。
但我也追问学姐,为什么那个女同学不跟我说有这回事呢?
学姐告诉我,那位女生恐怕在与别人的聊天途中说漏了嘴,让那位男生得知了她要去博物馆参观的计划。于是,他也悄悄地准备了到苏州这里来的车票或者其他的可以来这里方式。随后,他早早地到达了这里,装成偶遇的样子跟她打了招呼,并且找了个借口先送她到预定好的酒店,然后与她一起到了博物馆门口。
这样一来,就连她本人也不知道自己这边会多一个“同行者”,也就遑论跟我谈起此事了。
至于动机为何,学姐也表示无能为力,只得作罢。但她却能告诉我为什么那位女同学明明说好是八点半的火车来这里,却会比在这更早来到苏州。
嗯,试想一下,这里对她而言人生地不熟,何况只有我一个认识的人。她为什么还要只身来到这里,还指名道姓希望我带她玩一圈呢?甚至还故意不向身边的人提及我的存在。
明明在我的印象中,我与她交情不深。如果对她而言也是这样的话,那她也同样没有道理会只身一人来这里玩,不是吗?
除非……
我坐在公交站台上,眼眶逐渐湿润。
她是否想给我一个惊喜呢?是否想在见到我之前好好打扮一番呢?是否是想要精心挑选一件适合的衣服让我大开眼界呢?是否对她而言,六年里面对她没有任何印象的我,是她到现在都没法忘却的存在呢?
一阵寒风呼啸而过。不远处,一辆公交车发出刺耳的喇叭声缓缓驶来。
原来……苏州的五月这么冷的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加入学院
109665
发表于 2021-2-26 23:26:16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这么好的小说真的没人看吗= =
我超喜欢这种文风和这推理,这伪解答我个人感觉很NB,(其实学长女装那个我读第一遍时就想到了= =),我一时竟挑不出毛病来,可能是这小说让我太喜欢以至于过分兴奋了吧
(莫名感觉自己好蠢,不知所云 = = )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逻辑学院
贝克街相馆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