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3|回复: 13

[原创短篇] 《读你》(没啥推理元素,慎入)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0-11-30 22:55:03 | 2020-12-1 15:32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小说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就像三月。
2018年的夏天,我骗了一个人。
2018年的夏天,我和他一起去看望从前的老师。是我主动提出来和他一起去看的。毕竟,我和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一个班。但这不是我找他一起去的真正的理由。

在没有那位老师的联系方式的情况下,我们就直接去了学校。因此,在学校找老师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不知道老师现在所带的班级。最直接的办法是到附近办公室找稍微眼熟的其他班的老师问问情况。
“ 我不擅言辞。”我在他的面前露了怯。同时,也捕捉到了他微微鄙视的目光。于是,他径直去了老师办公室问情况。
这时,我突然想起,他好像一直都喜欢活泼、天真又大方的女孩子。那样的女孩子似乎与他本身的性格是互补的。
曾经的我是这样的,但现在的我喜安静、有心计、有时又有一些敏感。即使偶尔装作一副天真无邪又或是疯疯癫癫没心没肺的样子,也掩盖不了真正的我。

我突然有些后悔了,后悔在喜欢的人面前露了怯,也后悔没能早点抓住他。是的,曾经,我也是有机会抓住的。记得在某一次因为“公事”,找他“麻烦”的时候,他质问我过我:你还记得我们以前一起XXXX的时候吗?我记得的回答是:不记得了。那个时候太骄傲,不肯承认那些曾经暧昧的时刻。现在的话,好像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了。现在,一切都是定局了。

回去后,我稍微思考了一下:如何才能有机会知道他的真实的想法,并让他重新认识一个符合他期待的我呢。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他曾在空间里发匿名消息,以此来吐槽某些人不文明的习惯。

QQ空间里匿名的秘密,一般情况下,如果匿名之人不在秘密里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很难知道对方的身份。不过空间秘密总是会显示发匿名消息的对象是“朋友”还是“朋友的朋友”。“朋友”是列表里的QQ好友,朋友的朋友则不在列表中。若是能统计哪些人看到了来自"朋友”的同一条匿名消息,似乎就能锁定是谁发的消息。但,那样操作起来太麻烦。那样做也不太现实。所以,我选择用小号加他。这样一来,我就只有一个“朋友”了。
我很顺利的加上了他。加上之后也发现了一件更可笑的事:QQ总是不厌其烦的向我推送着“朋友的朋友”的秘密。而来自于“朋友”的秘密不仅没有,就算有,我也不想在N条无关紧要的信息里大浪淘沙。放弃探索空间秘密后,我用小号给他发QQ消息——显然他是不会理我的。于是沮丧之余用小号默默删掉了他的QQ。无论毕业之前还是毕业之后,我都很少在QQ上给他发消息。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一回了。

但我死心了吗?好像还没有。在家躺着的时候恰好发现,他小时候送我的东西——一把玩具剑因为某些原因折断了。
于是我终于找到了说服自己给他发消息的理由:你送我的东西,那把剑,折断了。他回复我说:这么多年,也该断了吧。
我幡然醒悟:是的,也该断了。

2018年的夏天,我骗了一个人,但那个人将不再是我自己。


   重新说一下:希望读者能解读文中角色的心理,不用评价文章本身!!!
发表于 2020-12-1 02:12:5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之前看到消息想着晚一点看,然后一直到躺上床才想起来简单说一下吧。
感觉更像一篇日记,比较口语化,读起来舒服,比较随便,但比较难代入感情,比如最开始他对“我”的鄙视的眼神,其实蛮奇怪的。如果一直关系比较好,他比较了解我,理应不会有这种态度。如果后来关系淡了,那也没必要,鄙视这个词有点重了,用轻一点的词可能好些。不过或许是因为“我”太敏感了?
然后后面那个回忆里男生提起的XXX,如果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用这个代替倒没什么,但是其实不是无关紧要吧,因为后面又说不肯承认那时候的暧昧。写出来才更能让人理解“我”的遗憾和后悔。
关于QQ那一段感觉很神奇,虽然可能是用来为用小号加他说明理由,但总感觉放大片对QQ空间秘密的介绍不太好。因为篇幅本身不长。容易出戏。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口语化和书面化的地方处理的不太好。最开始那个“我不善言辞”,我觉得平时生活应该不会这样说话。
其实最后说骗的那个人不是自己,突然有点懵,不知道指的是谁。不过我一直不太能看得出隐喻
看完的第一感觉就这些。睡觉睡觉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12-1 10:22:57 发帖际遇
虽然我认为这篇本不需要评价——(赶稿中等会来看)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12-5 10:12:23 发帖际遇
看不懂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