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9-1 22:33:04
2013 年,湖北某高校发生一起食堂投毒案件。与案件相关的嫌疑人共有 10 人,案情侦查陷入了僵局。这时,公安局决定采用测谎技术,选择专业的测谎技术人员,在所有测试条件全部都符合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最后在将目标锁定在两个重点嫌疑人身上,其中一个是食堂管理员,一个是大学的讲师。这名讲师呢,本身就是讲心理学课程的,具有强大的反测谎意识和能力,在测谎过程中也是反反复复。但最终依然在测试结果和各项参数指标下,低下了头,精神几乎崩溃。

随后,侦查人员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询问,最终他交代了犯罪事实,并且交代了其他的被藏匿的犯罪证据,从而此案成功告破。

从这个案件来看,测谎仪对于审讯侦查非常有用,那么它采用的原理是什么呢?



测谎仪的原理主要运用的是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理论。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每做一件事后,都会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痕迹。罪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感知的形象、体验的情绪和采取的行为,都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心理痕迹。如果「旧事重提」便会将这些痕迹激活,罪犯就会因受到刺激而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那心理痕迹又是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的呢?

第一种形式,就是皮肤电。

当被测试者见到证据,或听到当时案件有关问题,就会激活心理痕迹。心理受到心理痕迹的刺激,手指皮肤表面的汗液分泌会增加,佩戴在被测试者手上的皮肤电传感器电极片之间的电阻减少。

学过物理学的都知道,液体是易导体,这个时候,电流增大,皮肤电就会上升。等刺激过后,进入日常问题,比如问,你的家里几口人这样问题的时候,被测试者的情绪会得到缓解,皮肤汗液分泌减少,电阻增大,电流减少,皮肤电下降。

在日常问题和案件相关问题的穿插进行中,就会看到皮肤电一升一降,这样就形成了峰波。由于心理受刺激程度不同,被测试者反应的持续时间和激励程度不同,被测试者在「说谎」时皮肤电会形成单峰、双峰、多峰、肩峰4种皮肤电反应。

第二种形式,就是呼吸。人在正常呼吸的情况下,呼吸是一张一弛状态,传送到传感器上,可以看见的是连续、均匀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呼吸波形。

但是,人在说谎的情况下,情绪容易紧张或恐慌,神经受到刺激,会吸入更多的氧气,导致呼吸的速率和容量降低,会出现呼吸「抑制」等现象。这个时候出现的呼吸波形是乱的,不成规律。

第三种形式是脉搏。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每分钟在 70 到 80 次。人在紧张或者恐慌的情况下,脉动次数可达 150 次。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如果自己在很紧张的时候,是不是都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突然被惊吓一下,心跳也会加快。是不是?

每一次的心跳都是一次脉搏跳动。所以,脉搏变化幅度的大小是判断是否说谎的明显指标。

第四种形式是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人在说谎的时候,情绪紧张或惶恐,血压会升高。



说完心理痕迹的四种表现指标,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哪种指标,都是在测试被测试者有没有紧张或惶恐。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足够好,旧事重提时没有出现紧张恐慌情绪,就不会被判定为没有说谎。

所以,测谎仪真的是 100% 准确吗?

这个答案,先不揭晓。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1979 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弗赖德·费被指控谋杀。在侦查过程中,先后 5 位有经验的测谎专家对他进行了测谎检测。结果 5 位专家有 4 种结果,其中两个专家认为他是有罪的;一个专家说不能确定;一位专家认为这次测试结果是无效的,还有一位专家认为他说的都是真话,他并不是真凶。

我们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但是这次,法庭却采用了少数专家的意见,弗赖德被判谋杀罪成立。

然而两年之后,却有了戏剧性的转变。这起案件的真凶落网了。

所以,测谎仪并不是 100% 准确,有时候也是会出错的。

美国国会技术评估中心主人约翰·吉本斯博士指出,测谎仪的准确率在 64% 到 98% 之间,准确率的大小取决于测试对象中有罪者的百分比。测试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测试人员、测试对象、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的质量等等均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测谎仪不准确呢?

第一个因素是,测谎人员的专业性和中立态度。

说真的,我国就极度缺乏专业的测谎人员,仅有100多人而已。这些人在专业知识,资质认证、实践经验和职业道德上也是良莠不齐的。

同时,测试人员多是来自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或是参与办案的侦查人员。他们在诉讼中的位置很难保持中立,在潜意识里难免会出现诱导、欺瞒,从而导致做出错误的结论。

第二个因素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测谎对象的。

疾病、疼痛、饥饿、疲劳都会影响被测试者的生理反应变化。而测谎仪正是以生理反应变化为测试指标的,然后推测出是否说谎,是否有罪。

据研究发现,患有心脏病、癫痫病、高血压、心律不齐等疾病,会影响血压和脉搏的患者; 患有精神病、醉酒或经常服用精神麻醉药品的人,都不适宜进行测谎活动;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声带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测谎时,呼吸及声音指标不能作为结论。

怀孕的妇女或身体正在遭受疼痛、饥饿的人也不宜成为测试对象。

另外,经过长时间审讯的犯罪嫌疑人,也不适合直接做测试。需要等到犯罪嫌疑人心平气和的时候才可以测试。同时,犯罪嫌疑人也要是自愿做测试的,不然测试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因素是,测谎仪本身不能测出欺骗行为,只是测出胆怯者。

测谎仪测试的是,一个人在回答问题时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和皮肤温度的变化,与其说是检测谎言的,不如说用来检测胆怯者。

在我做这节课的时候,我问我同事,相不相信测谎仪 100% 准确。他说,不相信,因为即使我什么也不做,也担心测谎仪出现问题,自己被冤枉。这样就会导致心跳、皮肤温度都会产生变化。

所以说,测谎仪虽然是审讯侦查中非常有用的一种工具,但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任何测试结果,都是仅供参考,而不能当成事实般的证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发表于 2020-9-2 20:12:40 发帖际遇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0-9-2 22:28:1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很棒啊,涨知识了 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20-9-4 22:18:4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9-5 13:40:25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想体验一下
发表于 2020-9-6 01:02:15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所以说那个讲师有没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发表于 2020-9-6 13:06:4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谢谢楼主分享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