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查看:
1114
|
回复:
2
[知识科普]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简洁模式
115800
发表于 2020-7-4 10:36:17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会性病态(sociopathy),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患病率在发达的国家为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0.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反社会”一语虽系政治社会用语,但也从这一侧面突出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危害,这类人在监狱和劳教机构占相当大比率(40%-78%),不少是累犯或惯犯,往往因发生反应状态而送精神病机构要求医学鉴定。
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经常发生违纪行为,但与一般犯罪是有区别的,尽管二者对所犯罪行为均负有完全责任能力,司法精神科医生和司法工作者应区分反社会人格犯罪和不法分子作案:①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计划和有预谋地达成犯罪,反社会人格多不能;②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多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③犯罪者在他人受害时作案手法隐蔽和狡诈,企图逃避罪责,反社会人格害人害己,而对自己的危害尤大;④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较少造成凶杀或其他严重案件以致判处极刑;⑤一般犯罪的人格固然是有缺陷的,但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而反社会人格则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沉重的影响,反映在生活的各个侧面出现持续和长期的行为障碍。
早期研究(Kallman,1938;Heston,1968)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统亲属中有17%-19%为反社会人格,但未得到后来研究(Kety等1968;Rosenthal等,Rimmer等,1980)的证实。
疾病特点
①高度攻击性
反社会人格患者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已众所周知,然而却有一些并无攻击行为。Cleckley(1941)区分病态人格为两类,一类为冲动-攻击型,一类为社会退缩型。Buydeus-Branchey等(1989)发现15岁以前有暴力行为的人到成年较之那些15岁以前无此类行为者易于发生暴力。他们将反社会人格分为具有攻击型行为和不具有者两类,前一类具有终生发生身体暴力的倾向。
②无羞惭感
认为此类人无羞惭感,缺乏与焦虑相关的自主神经反应(包括皮肤直流电反应)。James等(1983)对反社会人格和非人格障碍者各524人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观察,结果发现25%的反社会人格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其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区别。James等称谓那些伴有焦虑和抑郁的反社会人格为“心绪恶劣性精神病态(dysphoric psychopathy)”,这类人与不伴焦虑的反社会人格患者比较,表现智力功能困难、存在自杀观念、易于激惹、伴发其他神经症特点,住院时间长,对治疗反应不良。他们认为伴发焦虑和抑郁的精神病态可能代表一种特殊的综合征。Blackburn建议将精神病态分为焦虑和非焦虑两型,前者为继发性人格改变;后者为原发性精神病态,相当于Karpman(1948)的真性精神病态(true psychopathy)[2] 。
③行为无计划性
精神病态患者的行为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Arieti(1967)区分精神病态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二型均系自我中心,但单纯型的反社会行为一般缺乏预谋,而复杂型精神病态患者往往在事情发生前有计划,而且可以达到行为的目的。因此单凭计划性有无而确定攻击行为的性质是不适当的。
④社会适应不良
ICD-10(1992)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常因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而引人注目。适应不良是精神病态患者的重要特征。由于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经验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症是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行为的模式。然而,一些学者曾提出适应良好的病例。Henderson(1939)提出创造性精神病态状态,而且举出2名病例在不同道路上发挥创造力,但2例彼此之间甚少共同之处。
诊断标准概要(参考《异常心理学》):
一、是从十五岁开始就出现了一种漠视,并侵犯他人权益的普遍的一种行为模式,并且具有以下三种及以上的症状:
1、不遵守法律以及社会规范,比方说反复出现足以导致其被捕的行为。
2、欺诈,比方说反复说谎,使用假名或者是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是仅仅为了高兴而操作他人。
3、冲动或者是难以制定计划。
4、容易发怒和攻击型,比方说经常的打架斗殴。
5、极度漠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一贯的不负责任,比方说,不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或者是反复违反财务制度。
7、缺乏愧疚感,比方说漠视对他人的伤害,虐待或者是偷盗行为,或者是为这些行为狡辩。
二、就是患者至少十八岁。
三、患者十五岁之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
四、目前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可能和精神分裂症或者是双向情感障碍同时发生。
治疗
该病治疗以行为疗法或心理治疗为主,有时也会使用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包括愤怒和暴力管理、药物滥用的治疗以及其他精神健康状况的治疗等。
心理治疗并不总是有效的,如果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但患者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会对心理治疗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对症治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未批准任何用于专门针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药物。通常医生会开一些如情绪稳定剂或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之类的一些精神病药物。但是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小心谨慎,防止一些药物被误用。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案发现场
求助专区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