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69|回复: 10

[知识科普] 犯罪后的心理及行为表现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0-6-17 19:45:0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犯罪后的心理状态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人的情绪和行为都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表现,这对于侦查破案是有帮助的。   
(1)情绪表现   
(1)不安、恐慌。多数犯罪人,尤其是初犯和大案要案的犯罪人,作案以后都会产生不安和恐慌的情绪。
  有的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后果感到吃惊,有的终日惶惶不安,甚至产生幻觉,总是觉得有人在监视自己,或脑海中时时浮现被害人遇害前的惨状,无法摆脱。    
(2)得意、满足。犯罪行为实施后,由于作案既遂,犯罪目的达到,犯罪人心理上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尤其是有意外收获的犯罪人,甚至得意洋洋。
  比如,犯罪过程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大量金银财宝,犯罪人甚至会感到惊喜,忘乎所以,这种情绪状态将会极大增强其犯罪心理,使其恶性发展。    
(3)麻木。有的犯罪人在犯罪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实施犯罪后往往迅速趋向抑制,反应灵敏度大大下降,精神处于极度松弛状态。
  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犯罪人和冲动性犯罪人,面对严重的犯罪后果,处于“激情性休克状态”,麻木不仁,毫无表情,也无任何行动。  (4)罪恶感。这是个人在观念或行为上与其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产生的有罪和羞耻的心理体验。
    有些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后,恢复理智,良心发现,萌生罪恶感,出现新的心理冲突,感到苦恼。有的即使在意识水平上看不出来,也会出现被噩梦魇住之类的情况。初犯罪恶感最为强烈,惯犯、累犯的罪恶感较弱。
 (2)行为表现  
(1)试探。犯罪人实施犯罪后迅速逃离现场,但心理上却无法摆脱现场。  他们往往表现出对案件的发展和侦破十分关心,有时甚至故作姿态,参与议论案情,痛斥犯罪人。 有的甚至一再跑到现场观察,对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变得敏感起来。这些反常表现可以给破案提供线索。  
(2)其他反常行为。犯罪人作案后,为了掩饰自己惊恐不安的心理,往往有一些反常的行为表现。  例如,一反常态地积极工作;突然变得老实、守纪律;不敢在公开场合露面,很少与人接触;有的人却是反常地暴露自己,过去是勤俭节约的模范,现在却大肆挥霍浪费,过去循规蹈矩,作风俭朴,现在却公开出入色情场所等等。
     总之,犯罪人在犯罪整个过程中,不同阶段就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如果我们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就可以很好地预防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侦破犯罪案件。  
发表于 2020-6-18 08:20:5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初级罪犯,失眠,多噩梦,怕警笛,减少跟周围人接触交谈,工作效率降低,买东西次数增加,多以面包泡面为主;中级罪犯,会经常回到犯罪现场回味,从侧面打听案件的进展,多听一些古典音乐,近期可能会有大量现金从银行提出,买两个到三个电话和手机卡;高级罪犯,将犯罪过程文字化,故事化,炫耀,找亲近的朋友简单的诉说,可能会开车在偏僻的地方兜风,物色下一个犯罪地点,下一个受害者,想像下一种杀人方式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6-18 08:58:46
哟西,马克之
发表于 2020-6-27 06:40:5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哪天我试试?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7-4 10:05:1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因为是人啊,唉。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