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2:50:44 | 2018-8-3 12:18编辑
凶手:土方吉  

凶器:长3尺直径5分的麻绳 (勒毙)军用水壶(击晕近藤)
动机:跟了这么多年,没捞着什么好处(升官之类的)杀了近藤,他的参谋长的位置可能就会是自己的(日本军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上级死了下级自动补上)
嫌疑人:王安 - 身上带有匕首,直接敲晕了乱刀刺死就好,不需要费经周折弄来麻绳将近藤勒死
             土方吉:是近藤身边最信任的人,跟了近藤十几年,近藤的贴身保镖,
证据:-近藤的后脑偏上处有一非致命伤痕,是小型钝器击打造成
           -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详,口微张,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能在背后袭击到他的只有是他熟悉的人,近藤熟悉的有两人:王安,土方吉

作案过程:凶手非常清楚 近藤有在相声节目时间小憩的习惯,期间会关窗,且独处一室,包间的隔音效果很好。即将第一次杀人的王安在左包间想着如何杀死近藤,无心观看相声表演,直到相声结束他也没敢动手,所以警察还问了父亲是否记得当天相声表演的内容,父亲说自己记不清,因为他没看,人也没杀,所以搜出来的匕首也是干净的。
         土方吉去车里拿事先准备好的麻绳(司令部距离戏院也远,所以不会是走路过来的,一定会开车)回到二楼包间(因为观众都在看表演,谁也不会注意后方大门那里有谁进出),随后以更换水壶里的水为由进入包间,近藤对他非常信任,所以继续小憩,他便狠狠的用水壶(里面有水)砸晕了近藤后用绳子勒死,留下凶器摆放好水壶之后回到原本站的地方假装自己从未离开过,直到王安出来叫他开门查看。
     近藤是行程安排只有土方吉最清楚,包括这次近藤秘密回北平进行临时调度, 所以他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凶器——麻绳,并放入后备箱,等待时机将其杀害。之前王安和近藤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于是土方吉便利用王安当了替罪羊。

父亲和近藤争执的原因:6月5号,近藤将自己将被调去武汉会战的当参谋长的消息告诉了父亲,并问了他的看法意见,父亲当然会劝近藤不要去之类的云云,结果两人意见不合,争执了起来,气急了的近藤拔枪指着父亲的脑袋,双方沉默一会后近藤收枪走了。

父亲对近藤失望是因为他突然醒悟即使近藤多赏识自己,多喜爱中国文化和戏剧也好,近藤始终是个侵略者。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2:52:22 | 2018-8-3 19:06编辑
我认为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由于日本侵略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所以很多抗日义士只能通过暗杀手段来化解自己心中的仇恨,更有国名党和gcd在武汉会战期间,想通过各种手段来拖延日军的脚步,其中有一个计划就是刺杀近藤。当抗日组织发现近藤有来戏院看戏的习惯后,就想通过这个机会实现暗杀,于是就派了一个不引人关注的16岁少年骆馀到戏院当小二,来刺探近藤的规律,伺机刺杀。(比近藤出现在戏院晚的一共有三个人,姜曼玉、罗进三和骆馀,之所以说是骆馀是因为杀手只有在第二场戏演完之前先潜伏在左边包间,而第二场戏百花厅的三个演员中有姜曼玉和罗进三,还有我认为打晕近藤的凶器是军用水壶,而作为演员的姜曼玉和罗进三不可能提前知道有这件凶器,而作为小二的骆馀是完全有这样的计划。如果比近藤出现早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这样的胆量和动机)                                  骆馀在进入戏院后,因为接近不了近藤,始终找不到刺杀的机会,于是当关注到王安与近藤相谈甚欢后,找到王安,劝说王安杀死近藤。王安一方面胆小懦弱,另一方面因共同的兴趣爱好,与近藤惺惺相惜,不忍杀死近藤,所以想通过规劝近藤放下屠刀,但是遭到了近藤的反对而失望。在内心矛盾时,王安的妻子晓以大意,劝说王安为了武汉会战而杀死近藤(从王安出事被抓后王安妻子平静的反应中看出她知道计划),王安内心挣扎后决定动手。      案件当天,王安携带利刃进入近藤的包房,因为胆小和不忍心一直不愿动手,而骆馀因为出于接应王安和担心王安不能动手,在唱百花亭时偷偷潜入左包房,因为当时保镖、王安、近藤都在右包房,所以都没有察觉,当王安没有动手在相声时间回到左包房时,看到了骆馀,但是没有发声,但是也没有看相声,所以后来问他相声的内容时,他完全不记得。在相声演完,演员换场的时候,骆馀趁近藤休息时敲门,近藤以为是王安,就允许进入,但是进入的是骆馀,近藤闭眼休息,没有察觉,骆馀拿起水壶,打晕近藤并勒死。回到左包房。王安出来后提示保镖有异常,保镖在进入室内,发现近藤死亡的时候,推窗示警,骆馀借机逃走下楼。                                                               这是我推测的案件经过,贾老板在第一排,全程在大众的视线中,嫌疑可以排除,演员中如果有人离开后台,进入二楼,必须经过贾老板身边,还得穿过观众,所以也不可能。所以杀手锁定服务人员。而在服务人员中,从各项来看,骆馀的嫌疑最大。王安之所以没有接发骆馀,一方面因为名族情结,另一方面因为骆馀和他的儿子年龄相仿,不忍心伤害!              以上就是我推理过程及结果,时间仓促,写的有些糙,请见谅!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2:54:08 | 2018-8-3 18:23编辑
答:真凶骆馀王安只是为掩护为大义杀人的真凶而慷慨赴死,分析点如下:
1.若戏院里的凶手杀人只为个人私仇或狭义的仇日情绪,由于近藤在1937年11月已经到戏院,且题目中的行凶环境是经常出现,不具备特殊性,则无需等待大半年才下手。联系近藤为武汉战役某军的参谋长且于6月参加武汉战役,且其死后他手下领导的军队攻势减缓,故可知凶手杀人动机是通过击杀敌军高级将领,延缓和破坏日军进攻武汉的计划。
2.由凶手动机可知,日军不可能为凶手,故土方吉证词可信;若父亲是凶手,既要否认犯案,为何熟悉戏院结构的父亲又要将自己置身于无法避嫌的位置?由此可知,父亲王安不是凶手。再结合现场环境结构,凶手要逃脱,必然要经过父亲所在的左包厢,且案发后父亲又堵在右包厢门口,又知王安是在掩护他认识的真凶身份
3.凶手犯案应至少具备2个条件,一是有进入包厢的机会,二是有逃离包厢的时间。按土方吉证言,表演时他、死者、王安共处一室,之后就死守门口直到王安叫其开门,期间无任何人进出,且根据题设现场环境可知只有门能进入,故凶手进入包厢的时间只有在3人同在一室观看表演之时,案发后土方吉进入右包厢后,又迅速出包厢,故凶手离开包厢的时机只有在土方吉进右包厢查看尸体的那段时间
4.贾老板演出时,总会坐在大堂第一排左手位,已成惯例,且会与观众交谈,若相声期间消失犯案,必引人怀疑,不满足作案条件,贾仁不是凶手,口供可信。
5.结合第2点以及贾仁冲上二楼时未发现可疑人物,可知凶手范围应是戏院工作人员。
6.死者死亡时间为6点至6点25左右,且只有演相声的时候凶手才能下手杀人,推知相声表演时间约为6-6:25,又可得时长1小时的《百花亭》表演时间为5点-6点。《赵氏孤儿》开始为6点25,当时贾仁正目睹土方吉探身出窗呼喊,结合第3点推论,此时凶手应在二楼附近,故《赵氏孤儿》的梅小云、杨啸良、周庆瑜、朱秀先、萧章华有不在场证明,可排除;6点后,土方吉开始站岗,此时外侧包厢无法进入,故5-6点时仍在舞台上演《百花亭》的程蝶如、姜曼玉、罗进三无法进入包厢,可排除;两名相声演员马东、姜鞏在行凶时间也有不在场证明,排除;死者死于机械性窒息,说明凶手力量大,且从第3点推论,晓得凶手逃离现场需要迅捷的速度,故排除70岁的陈伯;父亲因贾仁的关系,才做个挂名休闲班主,说明班主在演出时非常繁忙,一旦分身杀人必会造成某段时间戏班无人管理,让众演员有怀疑,故表演未结束时秦汉很难分身杀人,排除;由凶手动机可知,能被派往击杀敌军高级将领的人其真实身份必为国军高级特工,在7月7日完成任务后且处于武汉会战期间(1938.06-1938.10),正是国家用人之时,其逗留北京的时间必不会长,故排除逗留北京时间至1938年9月15日的阮春生。
剩下的凶手只有骆馀。从现场看,死者附近留有糕点与茶水,说明当日有小二到达现场,凶手可凭此身份掩人耳目,且离去时能逗留现场不受怀疑;从父亲日记可知,他与死者最后一次为战争发生争执的时间是6月5日,地点在剧院,由武汉战役的时间及二人的亲密关系,不难推知父亲已知晓近藤为武汉战役的指挥官,心中对死者侵略我国深感失望;骆馀在京时间为1938.5.20-1938.7.18,正符合以上推论。
7.再结合第1、2、6点推论,可知骆馀来戏院当小二,已是有目的地刺杀近藤,因自己年龄小且近藤对戏院饮食颇有戒心,难以下安眠药麻醉,未有十足把握杀人,故带上匕首意图以送糕点之机,趁近藤不备击昏后勒杀。当日送完糕点和茶水后,趁3人同在右包厢之机,潜入左包厢待机杀人,未料自己来戏院时间尚短,不熟悉王安会到左包厢观看相声,故被王安发现。从案发当日王安、近藤已很少交流,知道2人因6月5日的争执早已决裂(且后来近藤死在包厢也无法过多的交谈),故王安发现凶手后,已知近藤为武汉战役参谋的王安,深知只有帮助凶手除掉死者才能救国救民,故两人在包厢内临时达成共识,决意为国除害。由于土方吉会死守大门若无王安相助,凶手行凶后必无路可逃,父亲决意牺牲自己掩护骆馀离开:由王安骗开中门,引入假装送糕点、茶水的小二骆馀,之后王安假意交谈,骆馀从后趁近藤不备用匕首击昏,再用麻绳勒杀近藤。随后小二和王安回到左包厢,将击昏死者的匕首交给王安保管。相声结束后,由王安引诱土方吉进右包厢查看尸体并打开包厢窗户之际,堵在右包厢门遮挡土方吉视线,而在左包厢的小二骆馀迅速趁此机会下二楼,再装作服务生那样站在二楼入口附近。由于其小二的身份,故当时冲到二楼入口的贾仁未发觉有任何异常,之后便是案发情形。王安始终不承认杀近藤,一则的确不是自己所杀,二则深明仁义之道的他又不能将杀死近藤的英雄供出,同时由于参与以上行动,故父亲无法准确说出相声的具体内容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2:54:49 | 2018-8-3 16:28编辑
本案的凶手是土方吉。推理过程如下:

一、        凶手
先来确定凶手。

1,        凶手不可能是戏院里的演员或工作人员。
案发时间可以确定是6点《百花亭》结束、相声表演开始之后至6点25分《赵氏孤儿》上演之前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近藤一直在二楼包间内,而一直守在门口的保镖土方吉作证说没有任何人进过包间。且土方系日军保镖,不善中文,文中也未交待其有任何特殊背景,与本案涉嫌人员(戏院里的演员或工作人员等)合谋可能性微乎其微,该供词与他人证词也无矛盾之处,我们认为这句供词是可信的。同时题目排除了戏院有任何机关暗道的可能性,排除了窗外站人的可能性(包间窗户正对舞台,窗户外面站个人不怕吓到演员嘛orz),也排除了这段时间内包间藏人的可能性,即不可能有人趁土方、近藤、王安三人在右包间看戏的时候伺机藏入左包间,趁人不备再从左包间出来杀人。

这样一来,就可以排除戏院里的一众戏子和工作人员是凶手的可能性,因为如果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上过二楼,都不可能不被土方发现。

那么凶手嫌疑人就只剩下案发当时身处二楼的土方吉和王安二人。(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的京剧、演员和工作人员们,原来是障眼法=. =)

2,        凶手是土方吉还是王安?
王安可以通过两个包间之间的门从左包间进入右包间而不被土方吉注意到。
然而,警察从王安的身上搜出一把未使用过的匕首。假设王安有杀人的预谋,并且为此准备了匕首作为武器,那为何在实际杀人时,又忽然完全改变策略,改为先用重器袭击近藤头部再用绳子勒死他?这说不通。如果王安是凶手,他应该会用事先准备的匕首。

此外,若王安真是凶手,就是民族英雄,且所有嫌疑点指向他,他大可大方承认了。那他为何就是不愿承认且在判决时喊冤(承不承认结局反正都是处死啊),这也不符合逻辑和常理。

因此我们暂时排除王安是凶手的可能性。

3,        如此,凶手只能是土方吉。
土方吉身处的位置不会被任何人看到,他完全有可能进入右包间杀死近藤,同时也不被在左包间的王安注意到(开右包间门左包间听不到)。

二、        动机与案发经过
本案的动机比较复杂,需要先来分析一下各种线索。

1,        近藤
题目交待,近藤从学生时代就“非常仰慕中国文化而自学汉语,对中国的古籍也如数家珍,年轻时本励志要做一名汉文化研究学者”,喜欢的也是《牡丹亭》、《桃花扇》这种爱情剧目。自从结交了王安了后,两人兴趣相投,一见如故,他还不顾时世一度邀请王安到日本去。两人之间纵有关于战争的争执,也都“无伤大雅”。近藤参军只是因为家境身世,可谓迫不得已,纵横战场本身也不是他的意愿。

近藤跟王安唯一一次闹翻,严重到近藤举枪指着王安的头,发生在1938年6月5日。而1938年6月初武汉会战开始时,近藤“被调到第2军第29师团担任参谋长参与武汉会战”,这两件事的时间点不能不让人在意。

一个月后,“他秘密回了北平进行临时调度,结果7月7日那天被害身亡”。调去参与武汉会战才一个月的时间,近藤又搞了一次“临时调度”,这也不能不让人关注他临时调度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肯定不是日军的战争需要,因为由于他不能参战,导致了日军的攻势被延缓,可见这个临时调度是对日军不利的。那么很有可能这是他的个人意愿,违反了日军的利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土方吉就有理由认为他背叛了日军,于是产生了杀死近藤的动机。

另外,近藤的死姿呈现为“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双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这个位置高度疑似日本武士道切腹自尽的位置,这只是一个巧合吗?又或者,这是土方故意摆出来的姿势,暗示着近藤叛国,应该尽武士首精神切腹自尽。

2,        王安
王安在自己的日记里自述了作为一介文人却不得志的一生际遇。自己一身学问却无人赏识,妻子又是个不识字的人,就连儿子也因为代沟问题而与他渐渐疏远。而近藤是第一个赏识他的人,虽然两人之间隔着家国仇恨,也没有影响他俩惺惺相惜,互为知己。可见王安心中在意的也不是国家民族战争,而是个人的志向。这一点正好跟近藤的原本志向一拍而合,所以他俩才会建立起深厚的情义。

前面分析到,两人唯一一次大争执正好发生在近藤调度去武汉的时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两件事是有关联的。但是王安一直对关于战争都不太关心,为何忽然特别关心武汉战争,以致于跟近藤闹翻呢?这不合理。比较合理的推测是,这场争执不是关于具体的战争,而是关于个人的志向。

可以推测,王安在知道近藤将要调去武汉参战之后,劝说近藤不应该再投身于非自己志向甚至违反自己本意的事业,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劝说他离开日军与战争,与自己一同投身于汉文化事业(这个属纯猜测)。

但近藤是个日本军人,乍听之下肯定不能同意这种意见,恼羞成怒,两人话不投机起争执,近藤一度拔枪指向王安。王安对此感觉十分失望,并把失望写进了日记中。

之后近藤去了武汉。又过了一个月,他可能想通了,认为自己应该接受王安的意见,于是他又申请调度,秘密回到北平,想找王安和解。

3,        土方吉
土方吉跟随近藤已经十几年,对主人的脾性应该很了解。尽管汉语不好,听不懂近藤与王安说了些什么,但根据他自己对近藤的了解,即使只有只言片语,也能了解到近藤的意向。虽然题中对土方的描写不多,但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正统的日本军人,没有近藤那些汉文化情结。如果近藤真的损害了日军利益,土方肯定认为那就是对国家的背叛,他断不能容忍这种叛国行为。

7月7日,他随近藤来到戏院看戏,此时他应该已经对近藤的意向有所猜测,但是还没能肯定。如果他已经确定了近藤叛国而决定处决他,他应该会自备武器。我们推断当日发生了一些作为导火线的事件,使他最终决定杀死近藤。

在看《空城计》和《百花亭》的过程中,近藤与王安都没怎么说话,导火线应该发生在这之后。
我们注意到,案发当天警察问王安当日的相声演了些什么内容,王安表示记不清,这是不合理的。我们认为在相声表演的那段时间,他并没有呆在左包间看表演,而是去了右包间找近藤说话。

在这次谈话中,近藤与王安应该冰释了前嫌,重修旧好。但是这一幕被守在门外的土方偷听、偷看到了。虽然他不善中文,可能听不太懂他们说什么,但他跟随近藤多年,从肢体语言语气表情等必然也能猜个明白。这不奇怪,因为本来土方已经对近藤起疑,对他特别留意也很合理。这一下就坐实了土方对近藤的怀疑,确认近藤这是叛国行径了。

谈完话之后,王安又从两包间中间的门回到了左包间。一开始王安就是避过了土方的注意悄悄进入右包间的,必然是不想让土方知道他来找近藤的事,因此在结束谈话之后,又悄悄回到左包间是很自然的事。

在王安回到左包间后,近藤在摇椅上小憩,然后土方从右包间的门进了房间。近藤是对自己的保镖当然不会持有戒心,也不排除当时近藤已经浅浅入睡了的可能,总之这就使得土方有机会用重物偷袭他,把他砸晕过去。考虑到现场的布置,近藤被砸中的是脑袋后上方,他应该是坐在摇椅上的时候,被人出奇不意地砸晕的,或者说被熟人砸晕,所以面色平静。而砸晕他的重物,应该是放在桌子上的军用水壶。

在这里我们讨论过另一个可能性,就是砸晕近藤的会不会是王安?他们可能在谈话过程中再次起争执,王安在气愤之中用水壶砸晕了他?但我们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因为如果他们当时正在谈话甚至争执,王安没有出奇不意攻击近藤的机会,近藤也不会被砸时面色平静了,何况近藤又是一个军人,王安只是一个文人,很难想象王安能够得手。因此砸晕近藤的也是土方。

土方由于事前没有准备武器,也不便用枪,如果用枪事后肯定逃不掉。那就只好先把近藤砸晕过去,再想办法杀死他,还能顺便嫁祸给王安。关于勒杀用的绳子,题目也没交待是哪来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绳子本来就是放在右包间里面的,土方在房间里找到了它,就用它来勒死近藤。

整个作案过程不超过5分钟,之后土方又回到房间外等着。不久王安从左包间出来,两人随即打开右包间的门,发现尸体。

以上便是案发经过。

4,        其他疑点
关于王安身上的匕首。
王安为什么会随身带着一把匕首呢?真的如他所说只是防身所用?
我们注意到,王安的妻子听说近藤死了,凶手可能是王安的时候,她“听完很平静”,丝毫没有感到惊讶,眼角还有泪光。除了她之外的每一个人都表露出不同程度的惊异,她为何这么平静?好像此事的发生早在她的意料之中。但她为什么会意料得到呢?
王安并不是一个爱国的热血分子,刺杀日本军官这种事不像是他的计划,即使与近藤发生意见分歧,也不至于要杀了他。由此我们不禁怀疑,很可能是王安的妻子怂恿他借着接近近藤的机会刺杀他,成为一个民族英雄,逼他把匕首带在身上。

5,        平凡之路
最后想谈几句标题,平凡之路。
大家都认为杀了近藤的王安是英雄,或者如果他没杀近藤,他就是一个汉奸。
然而实际上,王安既不想当英雄,也无意做汉奸。对他来说,他的个人志向只是实现自己的学问抱负,做一个平凡的人。
近藤其实跟王安一样,也想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来实现自己的个人志向。
奈何生于乱世,两个人都身不由己。
文中还提到近藤喜好桃花扇、西厢记等爱情戏剧,也不由让我们产生强烈地怀疑,近藤与王安两人,是不是还有一些超越普通知己的感情在里面?当然这个纯属猜测了(此处省略3000字番外,唔,还有800字正在来的路上)。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2:58:23 | 2018-8-3 19:58编辑
近藤死相安详,显然是休息时被袭击,如果是父亲从左包间到右包间,门发出的响声会使近藤察觉,袭击时不是这个表情。另外,如果是意识清醒时被勒死,死相会因为挣扎而显得狰狞,所以,近藤是在休息时先被击昏,再被勒死。

杀人目的:延缓武汉会战中第二军攻势

近藤是被击中后脑又被勒死,两重行凶,为什么?两人作案。要么这两个人互不认识,并不知道对方也要杀掉近藤,要么两个人是里应外合,互相配合。知道近藤被调到武汉的只可能是父亲(可能是争吵的原因)和情报组织

排除人选:
贾老板一直在看戏,有不在场证明,pass
土方吉无动机杀人,pass

如果真的是中国方面派出去杀近藤的卧底,有嫌疑的还可能是戏班子里的人和清洁工、小二了。如果是承担潜入任务的,应该是在近藤第一次出现在戏院之后入职,并且辞职的特别早的,工期特别短的。那么按表看就只有姜曼玉、羅進三、骆馀三个人有嫌疑。
又因为在推测的被杀时间内,羅進三和姜曼玉都要演《百花亭》,而且这正是近藤喜欢的曲目,所以此时近藤是在看戏的,所以他们在进入包房时一定会被土方吉发现。并且唱戏的功夫需要多年苦练 为了潜伏培养一个戏子,不现实。
那么剩下的人就只有骆馀了。

另外,烧饼铺子的小贩说土方吉经常光顾,而且他还不认识近藤,不知道近藤的样貌,可见土方吉是单独来买烧饼的,又因为近藤办公的地方离戏院远,土方吉不可能一个人跑个大老远的去买个烧饼,所以只可能是土方吉和近藤一起来戏院,土方吉趁近藤休息跑出来买烧饼。而近藤被杀后他害怕被追责,于是说王安杀人,目的是引开其他人注意。

案情还原:近藤在百花亭结束后,土方吉先出去站岗,父亲也正准备离开,这时近藤放松警惕,开始小憩,父亲在这时折返,本想用刀捅,但想到自己身上会溅上血迹,于是用刀柄击打近藤头部,近藤在做出反应前就被击昏,。然后土方吉在饭点玩忽职守溜出去买烧饼,趁此空当,作为卧底的骆馀进入包间,用绳子勒死近藤。父亲与骆馀里应外合,配合杀人,父亲全程因为知道骆馀正在杀人,十分紧张,无法专心看演出。出事之后,土方吉害怕自己玩忽职守,被追责,于是诬告王安。

父亲和骆馀,都是英雄。

血海冤仇终需报,且看来早与来迟。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3:05:41
凶手:王安
动机:为阻止日寇
案件分析如下:
日寇大举入侵中华,王安劝阻近藤无果(最后一次争吵,应该是这些),于是和贾老板计划暗杀近藤,贾老板改装两个包间的墙,可以不发出声音的打开进出,王安负责杀人,,,

当天,王安和土方在近藤的右边包间看戏,在《百花亭》结束后,回到自己的左包间准备凶器,由于包间隔音好,近藤和土方不知道王安有没有练相声,近藤一如既往小憩,王安打开贾老板改装好的门墙,用钝器偷袭近藤后脑勺,击晕(龙徐的尸检),再用麻绳勒死,为了让计划不出现变故,又自身携带匕首,,,
杀死近藤后,处理现场,等到《赵氏孤儿》演员上台,在假装出去和土方说敲近藤的门不应,,,
而王安一直不承认杀人是怕牵连家人和戏院的人(也就是贾老板去看他时,他并没有问真凶之类的,而是问家人的安全),而贾老板因为参与杀人,知道内情,知道证据是包间的墙,就解散戏班子后,没有在原来的戏台办茶楼之类的,,,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3:28:54 | 2018-8-3 12:31编辑
凶手是王安。
既然屋内不可躲人就可以排除犯人事先藏在屋内的可能性,那么犯人必定是从外面进入右包间的。
现场可供进入的只有两扇房门和一扇窗户。因为二楼背对观众席,如果说在舞台上表演的人和凶手合谋凶手利用梯子之类的从窗户进入也不是不可能,但凶手必须打开窗户才能进入,由于窗户向着舞台方向,一旦打开窗户乐器声和观众席的嘈杂声必定会从窗户传入近藤的耳朵,近藤一定会被这些声音吵醒,怎会对从窗户爬进来的人没有防备,所以凶手不可能是从窗户进入的。
那能够进入现场的只有右包间的房门与中间的小门了。
因为土方吉的证词,并没有外人从房门进出,这样看来犯人只能是在左包间的王安。
但王安是犯人这个结论是在土方吉没有说谎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也就是说如果土方吉说谎的话那土方吉将成为本案的凶手。
之前近藤身边一直有多位保镖,所以土方吉无法对其下手,而看戏的当天正是下手的时机。
一来近藤按照往常会在听相声的时间独自休息,又因为现场房间隔音,所以给了土方吉下手的机会。
二来可以嫁祸给王安,自己全身而退。
至于敲晕近藤的钝器估计是手枪把手。

所以本案的关键点就在于土方吉的证词是否属实。如果土方吉撒谎那么凶手就是土方吉。如果土方吉的证词属实,确实没有外人进出过,那么凶手只能是王安了。
然而本案中没有过多的物证能够分析出犯人是谁,所以只能从动机入手。
土方及是跟了近藤十几年的保镖,也就是说在中日战争开始之前近藤就在土方吉身边了,那么土方吉是国军安排在近藤身边卧底的可能性为零。
又或者本案土方吉是为了一己私仇才杀了近藤,但是自述者并没有这方面的线索,无法继续讨论这种可能性,目前来看土方吉并没有杀害近藤的动机。
所以本人认为,本案的凶手只能是王安。
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自述者的母亲在听到丈夫被抓的消息后相当平静,仿佛王安在此之前就已经告诉了她自己要刺杀近藤的事情,之所以告诉她应该是让其提前做好逃离的准备。

动机:
近藤与王安聊天时应该告诉了王安自己接下来将要参加武汉会战,王安想让其放弃,不要再杀害中国同胞。因此二人便争吵起来,这也就是在案发一个月前近藤拿着枪指着王安的那一次。近藤拒绝了王安的要求,这也是王安日记里说失望的原因。
所以王安就是为了武汉会战的局势才杀害了近藤,而他一直不认罪一是怕连累母子二人,二是为了给母子二人逃离的时间。
在那天争吵过后,王安一直在等近藤再次来看戏,案发当天他进入右包间,趁近藤不备用刀把敲晕近藤,在将其勒死。之所以没有使用匕首作为凶器是防止血液溅到衣服上,要不然杀人证据确凿,母子二人将没有时间逃离。

证据:
时间过了那么久没有证据。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3:31:00
凶手是王安

1.王安没有不在场证明
2.他的证词中讲到他“记不清当天表演的相声内容”,不排除是因为当时正在行凶,所以没有听到相声。
3.近藤没有挣扎和反抗的痕迹,可以知道近藤被勒死时已失去意识
4.搜身时搜到他身上有一把“干净的匕首”,匕首的柄部可以作为钝器,近藤后脑的非致命伤可能是王安用匕首击打造成。

犯案过程:在近藤休息时,趁机通过包间内小门进入到右包间,与近藤谈话。找时机用匕首柄部击打近藤后脑,使近藤完全失去意识。(王安不直接用匕首刺杀近藤是因为:1.被刺时会发出痛苦的呻吟声,为避免别人发现正在行凶,所以选择先使近藤失去意识。2.凶器不能及时处理。)在近藤失去意识后,用事先准备好的麻绳缠绕近藤颈部,然后将近藤勒死。完成这些后回到自己的左包间。最后去找右包间外的土方吉,让自己和土方一起成为第一发现人。

犯案动机:之前两人起争执时,近藤曾用枪抵住王安额头,因此激起王安愤怒和不满,计划了杀人手法。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3:43:36 | 2018-8-1 23:47编辑
作案過程如下:
1.近藤因為喜歡愛情戲不喜歡相聲,所以在看完《百花亭》後會關窗休息。
2.賈老闆一直坐在第一排左一的位置,其一是為了讓觀眾一直可以看見自己擺脫嫌疑;其二是可以一直觀察近藤;其三是方便與後台聯繫。
3.因此老闆在看到近藤在二樓右側包間後,便通過左側小門進入後台告知演完空城計剛下場的或者是一直等待在後台的“某些人”——時機已到,提前埋伏於二樓右側包房門外,但時間緊迫,盡可能快速在《百花亭》結束夠的間歇馬上到位,亦或是在《百花亭》正在演出時就以埋伏好。
4.在相聲中途近藤已經熟睡,於是相關人員動手解決掉近藤後,離開右側包間繼續埋伏在門外,看到相聲結束,在老闆的“某種指示”下得知土方已進入包廂,便快速離開二樓,這時《趙氏孤兒》已經開演,所以可排除趙氏孤兒相關人員。
注:由文章內容可知:此次刺殺蓄忠丫藐P乎重大,所以年老者和年幼者可排除在外。
結果:參與者:賈老闆
           刺殺者:1.阮春生
                           2.江曼玉
                           3.羅進三
注:刺殺三者都有可能單獨作案,也可能是任意二人協同作案三人目標過大,不符合實際。
以上。
匿名
| 发表于 2018-8-1 23:49:03 | 2018-8-2 11:19编辑
凶手:小二 骆餘


先分析下近藤俊一这人:
1937.11中旬~1938.7.7之间在北平贾家戏院看戏。
喜欢京剧,不爱相声,长期在二楼包间看戏,
演相声的时候会关上包间的窗户进行小憩,自备糕点水壶,水壶款式是军用的。

再来分析凶手:
近藤死亡时间:1938.7.7 6:00~6:25左右

4:30  空城计  第四场核心部分    (可以排除)

xxxx   百花厅  演了约1小时          (可以排除)

xxxx     相声场

6:25  赵氏孤儿                           (可以排除)

当天近藤到戏院的时候是4:30,利用近藤的喜好凶手作案时间只能是相声场

基本上演京剧的的人员都可以排除,那么就只剩下2个小二和1个扫地工

文中有段话 “我方才得知近藤在武汉会战开始时(1938年6月初)被调到第2军第29师

团担任参谋长参与武汉会战,后来不知何时他秘密回了北平进行临时调度,结果7月7日

那天被害身亡。得益于此,第2军的攻势被延缓。”
动机有了,只有杀了近藤,武汉的攻势才会减弱。
武汉会战是1938年6月~10月
那么在1938年6月前后进入戏院的人,都有杀人动机。
1938年进入的有2人
小生 姜曼玉 1938.1.15~1938.7.20(排除)
小二 骆餘    1938.5.20~1938.7.18
无论从职业和时间,骆餘都是最佳人选。


作案过程分析:

“贾老板苦笑道,“你这是难为我呀,每日出入的客人不下百人,尤其到了傍晚,有熟
脸也有生脸,哪可能都记得。别说是过了七八年,就算是让我当时说出都有谁在旁经过
也难,要能记住的不得是能引起注意的人呐。”

这句话足以说明,傍晚对人脸识别很模糊。


“父亲在一边目光却是集中在近藤身上”
“以往近藤与王安在观看表演时有很多话,不知为何案发那天却很少。”
“警察还问了父亲是否记得当天相声表演的内容,父亲说自己记不清”

从这些句子当中,可以推断出,此王安非真正的王安。
在近藤来戏院以前,骆餘用迷药把王安弄晕,药剂控制在相声表演时候醒来,
然后骆餘把王安藏在被窝里,假扮成王安去招待近藤,
期间换了有迷药的军用水壶让近藤喝下(军用水壶对于军人来说应该很容易弄到)
趁近藤在相声场休息期间,骆餘返回右边包间,用钝器击打近藤后脑勺,
确认是否晕厥,然后把近藤拖至摇椅上勒死,换回水壶,回到左边的房间。
“贾老板心善让我父亲在戏院挂名了一个班主之职”
“贾老板便安排父亲隔三差五登台说些单口相声”
“班主”“隔三差五”这些字眼恰恰说明,王安的身份来去自由。
“父亲的证词则说自己在近藤休息时一直都在左边的包间内观看相声表演”
那么也就是说骆餘弄死近藤后,回到房间,用王安的样子,
在准备相声场期间回到了后场,恢复本来的样子。
只要控制好时间,控制好药效,让王安在相声表演期间醒来,
因为知道近藤不爱看相声,他则会独自欣赏,不会去打扰近藤。

至于说为什么不是王安杀的近藤,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
“当时我父亲正愣愣地站在右包间门口”
“父亲瞪着双眼念念有词好像在重复近藤的名字”
“案卷记载警察在父亲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净的匕首”
“宁可被打,他不肯认罪签字”“喊冤”
王安是个知识分子,讲究仁义,近藤虽是日本人,但却是第一个欣赏他的人,
单从这个层面来看,他是感激的,甚至把日本人当做是知己。
即使他们发生过争执,他的愤怒也只是失望,因为他是文人,
文弱书生杀军官?从理性的角度,只是以卵击石。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