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6-20 18:54:38 | 2020-6-22 18:32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本格的衰败,新本格的崛起有其必然原因,即本格作品的套路已经被基本用完,本就没有多少发挥空间的基于现实的诡计只能被前人一次又一次翻用,没有了新鲜感。所以,一直在困扰着读者的是一种重复的经验,为了避免这种重复,就必须开阔出一个新的天地,只有在那里才能发展出新的诡计和新的推理模式。
新本格与本格的根本区别也在于此:本格注重逻辑、情感、情节和人物刻画等,它基本上是基于现实的。优秀的本格作品也是一部闪耀着浓厚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而新本格则在本格的基础上加入一种颠覆的世界观,诡计脱离了现实而逃到一片未知的荒漠,新本格作家们就在这里创造自己的乌托邦。由于脱离了现实,它的人物刻画以及情节设计等等必将更多基于作者的想象而非现实的经验,于是,推理小说的写作方式也就发生了改变。黄金时代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大多数作品如《古墓之谜》《东方快车谋杀案》等都展现出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人物刻画。这种刻画的方式和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的方式是相似的:他们把自己代入人物当中,不能感同身受的则凭借经验来塑造。她笔下的人物都是现实的,人性的。而新本格在人物塑造上有时则体现出一种极端化、平面化。不容置疑,新本格中也有很多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但更多的人物都不如本格作品中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除了人物塑造,在设计谜团的解答时,本格和新本格的写作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本格如埃勒里奎因《x的悲剧》朴实无华但逻辑缜密,新本格如岛田流各种宏大惊艳的诡计。可以说二者其实都重逻辑,但一个重在呈现现实,一个重在表现形式,一个拥有不可逾越的限制,一个则更偏向于无拘无束。从这里也能了解到新本格崛起,而本格逐渐在历史的书页上褪色的原因:为了追求一种愉悦。为了避免重复人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边界,为了追求惊艳人们选择了更为疯狂,更有美感的犯罪手法。由此我们也能了解到读者在看推理小说时的目的:为了愉悦与满足。
推理小说越发商业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新本格,本身就是一种对古典推理文学的重构,只不过这次重构几乎撇掉了“文学”二字,使新本格变成了一种专为感官服务的游戏。它当然会在人们平庸无聊的生活中增添一种乐趣,但同时它也舍弃了推理文学的某种价值。
埃勒里奎因从前也把推理小说当成游戏,一个无所不知的侦探,一个漂亮的伪解答和最后的真相,这些几乎被归为一种固定形式的情节,和最后的“挑战读者”都显现出作者的自信,仿佛他正在构建一个精密的网,而读者的任务就是去冲破它。推理小说,完全就是一种竞争嘛。可后来又出现了“后期奎因问题”,如莱特镇系列的推理部分被严重削弱,文学性增强,思想性增强(但有些作品也不排除无病呻吟的嫌疑)。这种转变据说是作者写本格不赚钱想添点新东西导致的(汗)。我觉得做的比较完美的就是阿婆,她最终让她的作品指向一种平衡,即文学性和推理性的平衡,现实和虚构的平衡,真与美的平衡,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严肃与商业的平衡。而只有这种平衡,才能让读者体会到推理小说的真正价值。太过严肃会让人不敢接近,太过堕落又会让人失去信心,只有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人们才能远离纯粹商业化娱乐化和无病呻吟。
那么,为什么推理小说一定要有一种价值呢?滑向虚无主义的作品撇弃价值和内容,只留下无边界的叙述和空幻的游戏,它们的目的注定只是纯粹的娱乐或者纯粹的猎奇,于是在让人们获得美感的同时,它们也让人模糊了一种界限,让人们沉浸在浪漫主义带来的想象和空无之间,让人忘记了自己身上始终是有一种人性存在的。古典的推理小说像是一种对话,一种陪伴,没有居高临下的游戏设计者,只有希望与爱。所以我怀念那个时代的推理小说,它让我超越了阅读解答时的愉悦,体会到一种无关堕落与虚无的幸福,让我感到充实。像东野在《名侦探的守则》中发出的问题:本格死了吗?本格没有死,绝对没有死,至少现在没有,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一定会有真心爱着本格的人。


6月22日更新
再补充一下吧。看了大家的评论,很有启发。“新本格”一词的诞生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非其他,这点我也很认同了。所以我也要修改一下自己批判的对象了:不是针对新本格性质本身,而是针对如今的一些新本格作家。原文写得比较杂乱,我在这里再结合一下大家的观点再重新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我想,推理小说是推理小说,但它又不仅仅是推理小说。一部作品不能完全沦为案件的附属品。我强调的是作品的文学性,和作品的内在价值。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作家们的写作方式也会改变,但我所想补充的就是这点:我希望推理小说作家们在面临着时代的变迁的时候,不要因为过度专注于那些变化的、不确定的东西,而因此忽视了那些永恒的、不会改变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诠释为价值,也可以被诠释为推理文学被称为一种文学的原因。
1 | 发表于 2020-6-21 08:04:0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太懂什么叫本格,我只是明白什么时期有什么时期的作品,偏社会,偏人性,偏推理,偏环境,等等。也就是说,有一些推理作品,可能只有某个年代的人才能看懂,或者说他就是给这个年代的人看的。别说不同的作品,就是一类的作品,也是有区别的,远的不说,例如柯南,金田一动漫,早期的作品跟现在的作品,从内容,故事结构,罪案设计,凶手动机很多的地方已经不一样了。跨越了快两代人的时间线,需要让作品一尘不变,这个有些难为作者团队了,同时作者团队也需要新老交替,可能现在看到的作品都是新人写的呢。
| 发表于 2020-6-21 15: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楼上的长篇大论让我汗颜啊,学习了
1 | 发表于 2020-6-22 16:03:49 | 2021-2-14 19:12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言乱语:
又想了想,删了重写一下,新本格与古典本格有何区别。

具体作品上来说,我们清楚,新本格和本格在推理自有的元素上没有什么不同。古典本格存在天马行空的诡计,新本格也有老掉牙的鱼线,诡计永远是幻想出来的,一个梦,和一个更长,更丰富的梦,本质上没有区别。

而不具体的,最重要的就是【新本格】这个名词存在本身,有个人宣告新本格这个东西诞生了,这宣告没有直接声明,但人人都知道这意思:此前的就是旧的,此后的就是新的。

之后的作品与此前分割,除了在意义上宣告了新旧的分别之外,在作品中慢慢也出现了实际的不同,那就是其附带的、时代变更后在推理小说中出现的新东西,例如宅元素,日常之谜,青春伤感之类的。
这些东西并不是【新本格】带来的,而是【时代变化】造成的,只不过这时代的变化,战前或战后,却也暗合了推理时代的变化,古典本格与新本格。
于是乎,这些变化就被视为新本格与古典本格的区别了。
而还有一些人会仅仅觉得:新本格就是诡计更天马行空了——咱实在不认同这种想法,影响推理小说的怎么可能是诡计这种玩意儿呢,就算是个人的偏执,也不认为它会被这种微小的元素左右,影响它的一定是更宏大的东西。
| 发表于 2020-6-29 16:25:41 | 2020-6-29 16:27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推理的东西,还是要重逻辑。那些福尔摩斯一样看一眼就辨人三代的“观察力”,那些挖空心思的诡计,我并不喜欢。根据各种证据,靠着逻辑(及推演)加以组合最终破案的作品才是我所喜欢的。
类似:“馆系列”,因为每个馆都有密道,所以,你看的时候根本没法去推理,停无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0-9-12 18:30:2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很多书其实没有推理的味道,对作案动机的解释才像演绎法像推理。而不是不断的提出假设排除,就很没意思。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0-9-12 22:27:4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派独爱东野圭吾,对人性的描写之细致,对社会的反思之深刻都使得作品更贴近生活,更引人深思。而本格派独爱阿加莎克里斯蒂,不仅仅是折服于阿婆对于设立迷局的功底,更是因为其塑造的简马普尔小姐比福尔摩斯更真实更形象,普通的英国乡村老太太,本着对人心独到的见解,使得读者在追求真相的豁然开朗之后,也深刻体会了故事背后的苦与乐,悲与喜。所以对我来说,不管是本格派还是社会派,真正的推理不应该是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应该是一场料理的盛宴,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尽含其中。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